青墨设计 | 结构设计师的经济算盘:绿城云锦桃源-洲际·漢林度假酒店落客区雨蓬设计
2021.02.03

图片


-----------

算好经济账

并不是结构设计师最主要的出发点,

但却是一个十分乐见的结果。




 01. 


高海拔之上10米雨蓬挑战


 

之前,我们对万科天空之城小学看台顶棚设计历程进行了总结青墨号外 | 看结构设计师如何玩转顶棚(请点击链接回顾)。


相似的是,绿城云锦桃源-洲际·漢林度假酒店落客区雨蓬设计同样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。


图片


洲际·漢林度假酒店位于1700米海拔之上,靠近泸州之巅处,其落客区雨蓬属于纯悬挑雨篷。首先想到的设计方案预期在平面中找到结构柱作为悬挑梁的支点,从结构柱往外悬挑作为主受力梁,其余的梁作导荷用。


图片


阿基米德说过,给我一个支点,就能撬起地球。只要支点有了,区区10米的雨篷便不在话下。但事事往往没有这么简单,首先是过不了自己这关。




 02. 

纯悬挑雨蓬的现实难题



由于雨篷的造型需要,悬挑梁的支点不是在楼层标高,而是在半层位置,简而言之就是在柱子上硬生生地挑出一个雨篷。这样看起来,柱子好像不够强壮。

 

解决方案是可以在柱子里面加上一根型钢,通过一系列验算确实可行。


图片

初始布置图

网页版.png

△型钢柱节点


但真到了可以出图的时候,设计师们对两根柱子仍旧不放心——雨蓬本身具有庞大的自重,更遑论酒店建于海拔1700米。刮起的狂风(此处脑补黄山天都峰上呼啸的大风)会令雨蓬来回受弯,进而让柱子承受不小的负担

 

或许我们可以想个方法让柱子也减减负



 03. 

柱子减负之路

单层壳雨蓬的尝试



雨篷神似树叶造型,两边低中间拱起,或许能利用形状的刚度,做一个单层壳。通过RHINO迅速建立空间模型进行计算发现方案可行,但需要进一步确定结构受力最“舒服”的雨篷状态是怎么样的


微信图片_20201209145836.png

海恩兹·伊斯勒(Heinz Isler)的悬吊布料及结构模型

图片

图片

 △海恩兹·伊斯勒(Heinz Isler)建筑实践


方法是通过找形。找形的途径其实有很多,这次结构设计师们想来试试最接地气的——无数大师曾用过的“悬挂法”

 

用网格布模拟壳体,然后在支点上挂起来,抹上石膏,等石膏固化成型后,整个壳翻个面,就是最优的均匀受压的形态了。



图片
图片


 △悬挂模型:找形前(左)及冰冻固化之后(右)


我们对找形过程稍稍进行了改变:找到一块柔软的布来模拟雨篷的单层壳,用切割机切出了周边支点位置的形状,再用大头钉把布钉在支点位置上,借来保湿喷雾均匀地喷在布上。

 

由于布打湿水以后几乎没有抗弯能力,瞬间形态就垂下来,自然完成了找形的过程,最后放进冰箱一小时就可以固化完成。

 

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


 04. 

单层壳未必是最优解



按照目前的建筑条件建立的悬挂模型,会形成曲面不对称的情况,这与建筑原本设计方案所希望的雨篷形态是有偏差的

 

换言之,如果按照原设计的雨蓬造型,结构设计就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,难以达到最优状态。在兼顾整体效果的情况下,建筑设计师协同配合,将支座进行了调整





图片

△单层壳布置图

图片

△单层壳变形图

 

方案进行到这里,看似一切都顺利起来,却出现了新的挑战,同样和雨蓬形态有关

 

在雨篷两侧凹进的范围,支点必须采用刚接,铰接会使该处变形过大。而且在雨篷两翼由于受力比较复杂,单层壳网格化以后两翼位置后期施工难度会大大增加

 

且方案涉及构件多,连接节点多对现场施工要求较为苛刻。面对这个原本锦上添花的雨篷,是不是一定要投入如此大的人力、财力成为值得思考的关键。

 

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办法?





 05. 

悬挑方案2.0版

兼顾形态、结构和经济



反复衡量之后,又回到了一开始的悬挑方案,只不过经历了尝试和推敲之后,我们有了2.0版本


图片

△悬挑方案2.0版本布置示意图

图片

悬挑方案2.0版本雨蓬结构分析

单品M.png

△结构钢架层,单榀悬挑立面图


悬挑方式不再是从柱子上直接出挑,而是在挑梁的端部做了一根小立柱,立柱上下铰接在上下楼层的梁上,把抗弯需要的刚接节点拆成了两个铰接节点。

 

这样一来,混凝土结构只需要考虑做好预埋件就可以施工,钢雨篷在工厂加工成一榀一榀的立柱带钢梁的整体。

 

设想每榀结构都可以直接吊装安装在铰接支座上,还能省去高大支模架,施工变得更加便捷。带来的另一个优点是,立柱还可兼做幕墙立杆 。


图片

△悬挑方案2.0版本变形图


最值得高兴的是,方案用钢量更少,可以说是兼顾了形态、结构和经济,往最优解的方向上又推进了一步。